顯示具有 長榮航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長榮航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秋收到台東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12月11日C9
鳴謝:台灣交通部觀光局、台東縣政府、台灣好基金會、長榮航空、立榮航空、台北晶華酒店

「秋收」一詞,乃指秋季農作物收成之時,農民會忙於收割及播種,故在傳統二十四節氣表上會顯示「大忙」的圖案。對香港來說,農業式微,絕大部分的農作物都是靠外地入口,根本談不上「大忙」,還是買張機票飛到有農業的地方一睹現況吧。台東與我們距離比較近,機票不會太貴,倘若在秋收節期間前往,會有很大的收穫。

台東是個有趣之地,自然風光處處,任何時間來都會有所發現。例如想看綠油油的樟樹和木麻構築成綿延四公里的綠色隧道,可到鹿野鄉;或是於8月、9月來看有引人入勝金針花的話,可前往金針山;或是於10月、11月來看盛開得遍地都是的豔紅洛神花;而12月的山脈鸞山將會長滿梅花和杏花。倘若不想只欣賞花海,可跑到池上去,皆因每年除了見到農民收割的情景外,還可參加剛於11月舉行、一年一度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盛典,坐在一望無際金色的稻田上觀賞兩場表演。之後相關活動會繼續延伸,在各社區內會特地安排採收體驗及相關文化活動之旅,旅客想參與真的不難。(節錄)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新社花海




撰文、攝影:曾劍華
鳴謝:臺灣觀光協會香港辦事處、長榮航空、中華航空、新社鄉休閒農業導覽發展協會
刊載於TOUR潮遊天下50期頁48-55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長榮航空雲彩機

塔飛機的次數多過巴士,住台灣的時間多過在香港,又準備乘坐長榮航空第五架Hello Kitty彩繪機 - 「雲彩機」去全台灣3 個月。

鳴謝:台灣觀光協會(香港辦事處)、長榮航空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我的監獄生活

撰文 、攝影:曾劍華

當聽到在綠島有一間監獄民宿,自然會聯想與監獄有關。不知是否由監獄改建,還是要把旅客鎖進監倉呢?

其實,這所綠島藍色珊瑚‧監獄民宿由一群熱愛綠島的藍色珊瑚團隊共同打造,並以咾咕石(珊瑚石)建成。經過老闆小聖及可欣別出新裁的設計,把昔日居居改建成監倉,除保留了部分的陳設,更讓每位遊客體驗監獄「蹲」的感受,徹底巔覆大家對民宿的刻板印象,例如睡美人房、浪漫房、海寶房、重刑房、團體房等主題式套房,甚具看頭。在別有洞天的牢獄之樂裡,你不知會發生甚麼。

其中一位朋友因為「愛頂嘴」被判罪名成立,被安排入住重刑房。而我因為太帥,便遭受另類的牢獄之災。沒想到這種主題式民宿,令旅程變得不平凡。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我在綠島的日子

我沒想過會玩到監獄去。在綠島,我繼續發揮玩樂精神,扮​演白色恐怖下的政治犯。

從玩樂的過程中,真的理解什麼是​嘻笑怒駡。明明是一處嚴肅的地方,我卻以幽默而深沉的反諷手法來展示那些政治犯的下場。若果換轉是其他地方,能否這樣做呢?

若您有空,要來綠島探監之外,順便理解六十年前第一批到​綠島的政治受壓者的冤獄。藉此更理解「我們」的政治型態​的恐怖性。

鳴謝長榮航空、小基@敲敲門、大哥ㄉ故事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到不老部落閒逛

撰文、攝影:曾劍華
鳴謝:台灣觀光協會、長榮航空公司、交通部觀光局、台東縣政府文化暨觀光處

在網絡翻查該不老部落,可找到31,600以上的訊息述說他們的故事。原來細看之下他們是一個屬於泰雅族的新興部落。不老部落BulauBulau是與大自然共榮共存原住民,「不老」取自泰雅語是「閒逛」之意。族人於6年前復原始農獵生活,開始建構族群文化,並對外展示其價值與傳播意義的部落世界。

5年前,從事景觀設計20多年的Wilang,與其他7個泰雅家庭共同開創屬於他們的部落。其後留美回來的兒子Kwali,利用自己的學習過酒店管理及多媒體設計,為在網路上發布自己的日誌,讓我們能看到他們的生活模式,更了解部落。除此在這裏,可喝到最風味的自家小米酒,品味原住民的天然美食的部落饕宴文化。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鯨豔奇航

撰文、攝影:曾劍華
鳴謝:台灣觀光局、長榮航空

龜山島位於宜蘭東方約10公里之海域,是一個海上生態公園,全島面積約2.9平方公里,於2000年開始對外開放觀光。若要前往觀賞,需透過當地的旅行團。

到龜山島除了觀賞該島的特殊地質外, 另一重點是看鯨豚。目前合法的觀光船隻有10多艘,大部分都設有海底聲納探測器的追蹤,超過85%機會率捕捉到鯨豚的蹤影。而每次航行可載搭約80-90人左右,為我或您追尋看鯨豚的夢想。

而我為了這次旅程,特地買了一支長鏡去捕鯨豚。由於牠們遊近了我的船,故不需用長鏡便能拍攝到,浪費了HK$4800。話說回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鯨豚,亦是近距離觀賞的,所以特別難忘。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劉欣鳳

文、圖:曾劍華

近年,不少人鍾情大自然,到鄉郊品嘗最鮮甜的植物。來到台東有緣認識劉欣鳳,這次才真正吃出甚麼是植物的原味,學會欣賞原始風味的一切。

在台東市大巴六九部落的山上,有一座藥用植物園,種了100多種的藥用植物和野菜。年輕的園主劉欣鳳於多年前辭掉都市的工作,回歸田園,為的是繼成父業;另一方面是提倡綠色生活的重要性。

當我來到的時候,園主已準備好一籃籃鮮綠的野菜,並在籃子上標貼名牌,讓人辨識野菜特徵。用餐前,還介紹采食的方法及食療功效。她邊招呼我,邊講解:「跟您說怎麼吃才是最棒?這裏有三種類別最好吃;第1種,請在水裏面搖60下,第2種須要搖20次,第3種則要搖10次。但究竟怎麼搖才最好呢?就是數1、2、3、4、……59、 60,這樣便是最好的汆燙方法。」

她就是這樣搖,那樣做,便搖出一個以健康為導向、以天然蔬菜為素材生機的料理的園地。我配服她歸隱田野,更配服她棄掉都市的奢華,今願平凡做一個推廣生機的園主。

我從未那樣DIY吃野菜的方法,真的品味到甚麼是菜味、原始味。


鳴謝台灣觀光協會、長榮航空公司、交通部觀光局、台東縣政府文化暨觀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