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不只幸福三百米

撰文、攝影:曾劍華

何解幸福不只三百米?因在宜蘭,有家名為幸福三百米的民宿。

當我入住後,,感覺不只幸福三百米,而是幸福到死。民宿主人安排了這間房間,對我來說很有意義,皆因房間佈置了熊寶貝公仔。剛巧這個熊寶貝公仔是小時候收到第一份由姐姐買給我的生日禮物。不知何解,相隔數十年,在異地重遇,感覺似是故人來。我可回到從前的傻氣,躺在熊寶貝公仔身旁睡一覺甜蜜夢鄉。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巧遇《龍貓》房子

撰文攝影:曾劍華


《龍貓》是我最喜歡的動畫卡通之一,不是因為龍貓有多可愛,而是因著草子和次子的家是我嚮往的房子類型。

一次到宜蘭,巧遇心目中的房子,於是未問准戀戀小棧,便情不自禁地躺下來,為自己留下一刻的擁有權。我確實太霸權了,居然想佔人便宜。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床墊夠彈力嗎?

撰文、攝影:曾劍華

人體到底有沒有極限?不知,但知道床墊夠不夠彈力。

經證實任何物件下墜地面,包括人體在內,每平方秒9.81米的加速度。藝術家Yves Klein 亦試著改變了他個人與地心吸力和自我意識的關系,從窗台躍下創作了一張影像《Man in Space! The Painter of Space Throws Himself into the Void》。

我當然不及他厲害,只在民宿房內進行測試床墊夠不夠彈力。現時去了不少民宿,有些不夠彈力,不能做出反地心力的效果。而這間和田飯店提供了一間三人房讓我測試。結果床墊超彈,我亦沒有因床墊不夠彈而受傷。所以這間民宿的床墊是十分舒服的。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有圖書室的民宿

撰文‧攝影 / 曾劍華

圖書館設有閱覽區、雜誌區、個人研究室、電腦查詢區等不足為其。但,倘若在民宿設有這些設施,就非常有趣。或許我沒想過會有一所民宿設有圖書室,而且書種繁多,例如生態書、哲學書,還有大量新舊漫畫等,可令人足不出戶。

這家設有圖書室的民宿──有人在家,位於卑南鄉利嘉部落,由一位生態研究員呂縉宇(山豬)開設。當你走進這裡,完全被山豬的知識所嚇倒,居然有人可擁有那麼多的書本,還以為去了誠品,讓民宿不只擔當民宿的角色,還兼具知識的寶庫,最適合愛閱讀書籍的朋友來租住。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在和田飯店歎起來

撰文‧攝影 / 曾劍華

認識我的朋友,知道我是工作狂。在那麼多次的旅遊工作中,晚上從不休息,還是工作。但,相信只有這所和田飯店,是唯一一家讓我晚上好好休息的旅店。不知何解搬進去,自然放下手上的工作靜下來。躺著,欣賞台灣電視節目了。

夾BAND

撰文‧攝影 / 曾劍華

我不是BEYOND, 既不是達明一派,而是曾劍華。

其實,天晴民宿特別為我安排一間有BAND房及樂器的房間,好叫我不願去睡,也要玩個痛快。於是試試自己跟自己夾BAND,看看玩得如何。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綠水文山步道

撰文‧攝影 / 曾劍華

山月村村長帶我去到日軍發動「太魯閣戰役」的綠水文山步道。

劍華:「嘩,有落石,好危險呀」。

村長:「劍華,這裏之所以危險,不是因為05年發生落石傷人意外後,變得危險。其實早於1914年,日軍在此攻打立霧溪流的太魯閣族人,變成戰場而變得危險」。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化身穆斯卡

撰文‧攝影 / 曾劍華

飛行石卻不幸落入穆斯卡手中,於是把安詳的樂園頓成火海。栢斯和茜黛為了保護世界和平,決定奪回飛行石。在宮崎駿的森吉卜力美術館內,把這幕經典場面重現眼前,我急不及待跑上美術館的頂層,摸摸會發出藍光的飛行石。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沒有横梁的地中美術館

撰文‧攝影 / 曾劍華

直島地中美術館有趣之處,除了可看到Claude Monet(克洛德・莫奈)的《睡蓮》、James Turrell(詹姆斯・圖瑞爾)和Walter de Maria(瓦爾特・德瑪利亞)的作品,還因它本身已是一座大型雕塑,觀看性甚高。

跟據建築師安藤忠雄的精心設計,先在建設上沒有横梁、柱子來支撐,再利用自然光獨顯美術館的空間感,令人驚歎。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妙相禪境結佛緣

撰文‧攝影:曾劍華

鳴謝:香港中國旅行社
節錄於中國旅遊 issue380, 2012 Feb, p125.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句佛偈,牽引我走進海拔486米高的觀音坐蓮山上,在菩提賓舍修行起來。或者基於早前遊過京都寺廟,頓然起了佛性,早前到了東部華僑城,看看自己是否與佛結緣。

菩提賓舍坐落於東部華僑城華興寺景區,是一所以佛教文化為主的酒店。東部華僑城除有茵特拉根小鎮外,還有大俠谷及茶溪谷等勝地。但我志不在此,反而希望在旅遊過程中有所領悟;或許這是「半道出家」之旅,探討自身如何自處、思索旅遊真樂趣。

賓舍佈置簡潔,採用原木座椅及餐桌,與一般的齋舍截然不同。那種「閑寂、自然、幽雅、樸素」的「禪宗」理念,自然讓我或每位客人感受不可言傳的精神體驗;更值得一提的是手工精巧的觀音坐蓮寶像,由158噸仿金銅鑄造而成,高23.3米,是唯一集四尊不同觀音像於一身的大型佛像,將山海之間獨有的禪意呈現在都市人眼前。當我置身於此,便領悟到另一種心靈消費的旅遊方式。有時候我們太在意旅遊,太盲目拍攝,反而忘了理解在地文化與歷史背景,如何造就成今天之史蹟。而且賓舍更為着潛心修行的我度身訂制禮佛、請法、靈修等體驗課程,簡值是關注心靈文化,表現出對人性的尊敬態度。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認為「旅行是人生的常態。無論是探索、尋找,皆因我們因感受,才會成為旅行的任何出發理由」。說真的,旅行是我的人生的一部分,或已中毒太深,無法擺脫「活色生香」,還是喜歡到處惹塵埃,記錄每次旅遊的樂趣。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玉兔校長

撰文攝影:曾劍華

成立於1947年的玉兔文具,以製造打字蠟紙、複寫紙、大頭針、迴紋針等起家。到了1966 年才生產台灣第一支「黃桿藍帽」的原子筆。除了這款原子筆仍在生產外,還生產其他鉛筆。隨著時代變遷,更由昔日的工廠變成學校,第二代的唐鏡川化成校長,開一課鉛筆工藝堂讓旅客參觀和體驗DIY的樂趣。

先到操場上體育課,大人細路分成兩組齊齊用未切成一支支鉛筆的木夾板,砌成八角形的木塔,鬥快砌得高,從中體驗昔日女工將搽了白膠漿的木夾板疊起、晾乾和搬運的情況。然後回課室突擊測驗,唐校長播放10多分鐘的短片,並發問問題,答對了便送一支鉛筆作獎勵。之後到工場參觀玉兔鉛筆的製作過程,,從選材、剖木、乾燥、刨形、筆芯合芯到上漆等仔細講解,有興趣的同學更可DIY。

最後去到學校的商店,掃些各種鉛筆、原子筆及顏色筆等文具回家。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我和我爸爸的漂流故事

撰文‧攝影:曾劍華

鳴謝:麗星郵輪
節錄於breakazine issue17, 2012, p72-73.


我不是魯賓遜,也非哥倫布,但我的人生同樣是一場不斷漂流的歷程。

漂流,作一個旅行者,不是因為不幸流落到荒島;或是像父親那一代,經歷戰亂而被迫漂泊他鄉。這是我的選擇,或許,也不是我的選擇。故事,要從我的父親說起。

家父的航海歷程
家父是不折不扣的航海員,經歷了不少大風大浪,打從在印尼出世開始,一次又一次地四處漂泊。他在家中排第六,是唯一有機會出國唸書的知識分子,能操流利印尼語、英語,還有普通話。年輕時,到過新中國成立後的北京,卻被沒收了印尼護照,從此流落異鄉,再沒有機會返回印尼。

雖然如此,他沒氣屢,就留在北京努力生存,終成為老師。可是50到60年代,內地局勢動盪不穩,他於是偷渡香港,落地生根。由於內地的學歷和專業資格在港不被認可,於是買了輛的士做其司機,生活總算安定下來。誰知,遇上六七暴動,被迫賣掉的士,走去跑船。70年代回港重操故業揸的士,但難抵高昂租金,最後轉到布廠工作努力賺錢,給兒女溫飽。

為生活,他一直漂流。家父當過船長,他明白面對前方未知的事物,該沉着應變,想法子去適應海上的變化,盡力安全抵達到目的地。

我想我那漂流的因子,還有那適應變化的能力,大概是從家父承傳下來的。

兒子的浪盪生活
中學時,我成績滿江紅,就跑去讀私立的設計學院。畢業後,以為會安分投入工作,但沒料到工廠式做事方式,跟心中的設計理想,相差太遠。我是選擇放棄了5年的設計生涯,走去讀美術及設計教育,轉戰駐校視覺藝術工作,希望藉此改變苦況。

誰知遇上教育改革,要求教師都具備教育文憑資格,我唯有放下身段,改行做影碟售貨員,賺取生活所需,同時讀文化研究,繼續自己的理想。不幸,畢業之時,遇上家父離世,無奈地要找一份長工來安定生活,照顧患了抑鬱症的母親。

家父臨終前向我說:「有機會便要遠遊,多看一點」。誰知一個月後,我真的找到一份長工,在雜誌、報章寫遊記,當上旅遊作家,過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一年內去了超過12處地方,有時天天搬家,搬足30家民宿及旅店。現在還在浪蕩中,不知何時不用漂流。

看,人生就是無止境地改變。有人會害怕改變,怕失去自己的身分;但我卻投入改變,floating identity正是我的identity。

對於上一代的父親,漂流是為了安頓生活;我這一代同樣漂流,卻是為了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相同的是,我和我的父親,都是硬頸一族,不甘被命運主幹。走着瞧吧,我這一代,定能走出自己的人生。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笛手

撰文‧攝影:曾劍華

我終於千里迢迢來到格林兄弟的童話《不來梅樂隊》的所在地。從火車站沿着班郝夫街Bahbhof Str.,再沿赫登特爾街Hedentor往前走5分鐘,找到Marktplatz市集廣場。那兒佇立了一具養豬人之像的哲蓋街Söge Str.,這便是格林兄弟其中一個天馬行空的故事。

我也想像自己是一名笛手,吹起輕柔曲調,讓所有壞人一批接著一批跳進河裡。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射箭

撰文‧攝影:曾劍華
鳴謝:淑萍幫我記錄這張照片。
圖片刊載於breakazine issue16, 2011, p61.

我在紋面勇士彼得洛.烏嘎的指導下,學習射箭。看我有多認真,便知學習射箭是多麼的有趣好玩。雖然自己天資不好,但就有一顆毅力的心;花了一小時後,最終射到了山豬的身體。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南八里

撰文攝影:曾劍華
鳴謝:台灣觀光協會、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南八里位於700 坪的小葉欖仁樹林間,坐擁都蘭山、遠眺太平洋,是一處可聽著海浪回聲與林間鳥語的民宿。民宿由酆裕國(酆哥)、兒子酆懷愛(小酆)及小酆太太陳心怡一家齊心經營,住在這裏,有如5星級的家。看我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