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隔鄰的小孩

假期,鄰居小孩不用上學,一大清早便幫媽媽澆花,真乖。讚後,他就跟我打鬼臉,激死。有時候,孩子就是那麼天真無邪。

雖然我沒有他純真,但有童顏。雖然我年紀老邁,但因個子不高,偶然矇騙過關,經常不用付成人的入場費。有次,在一個不允許拍攝的景點影了相,於是學了那鄰居小孩,扮純真、扮不懂日語、扮不知道不能拍攝,更扮不知他駡我,然後成功脫身。這招扮純真的技量,雖不是次次萬靈,但萬試還有經會中。

現在說穿了,我不能再扮純真,只能跟他好好學習,怎樣從內心散出純真來。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京都町家民宿 Yahata八幡

撰文、攝影:曾劍華

位於五条駅的家庭式旅館,由舊町家改成的 Yahata八幡民宿,充滿傳統和式風情。八幡在老社區中,鄰近24小時開放的超市、銀行及巴士站,極為方便旅客周圍觀光。而且老闆Tugio Nakamura和藹可親,英文程度不錯,溝通絕對不成問題;3點-9點check-in時間還有英文流利的工讀生協助,住在這裏是不錯的選擇。

八幡的房型有4間Private Room及Dormitory,房價按人計算,若入住的人愈多,每人房價愈便宜 。其中一間為榻榻米和室房間,經常爆滿,故須3~7天前預約入住。老闆除了經營民宿外,還有咖啡店,因此可隨時提供新鮮且香噴噴的咖啡。

而我就是住在這裏,睡在充滿傳統和式風情的榻榻米上,渡過一過超好玩的「悠長假期」。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山代溫泉 瑠璃光

撰文、攝影:曾劍華

石川縣加賀市山代溫泉,約神龜2年(725年),一位名叫行基的行腳高僧去白山靈峰修行被發現。那時他被一團不可思議的紫色雲所帶引來到該地,看到一隻翅膀受了傷的烏鴉浸在溫泉療傷。自此,行基高僧的發現被傳開來,成為有名的山代溫泉瑠璃光。

瑠璃光內的「藥師九溫泉」,以保護神藥王院本尊「薬師琉璃光如來」命名的。當我沉浸在湯泉裏,便幻想自己回到神龜時代,就如行基高僧所發現溫泉的故事般,在陽光傾斜的樹蔭下來解放身心靈。我早午晚3個時段都享用一次,連其他人也怕了我貪心浸湯泉的行徑,雞飛狗走。我則獨佔整個湯泉玩自拍,奸計得逞。


鳴謝:北陸國際觀光主題地區推進協議會、JTB集團株式會社北陸支店、福井縣觀光連盟、石川縣觀光交流局、加賀市山中溫泉支所、富山縣觀光‧地域掁興局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我在鶴仙溪橋上看風景

沿溪流規劃的鶴仙溪步道走到蟋蟀橋(こおろぎはし),雖未領悟日本詩聖松尾芭蕉於300年前的感受,但那刻我就是看到山中景緻美到不能再美。幸好我穿上了和服襯托這雅致的絕景,否則浪費了眼前的步道。

我所行的步道屬於大聖寺川其中一段,位於北陸石川縣的溫泉區,全長約1.3公里;該步道就是松尾芭蕉所描述的醉人山色「この川の黒谷橋は絶景の地なり。行脚の楽しみここにあり」(此刻在橋上,清晨的陽光溫煦地灑在樹梢,如少女般嬌嫩的翠綠,照亮了溪畔)。由於往步道的路是大大小小的石板岩錯雜鋪成,延伸進林蔭深處;樹林旁的溪流,流水緩緩地滑過曲折的河道,不時看村民在溪間釣魚,那幅美景雖不是松尾芭蕉的詩句;但則構成我心目中「如少女般嬌嫩的翠綠」。那幅山水畫,本來只須1小時便走完1.3公里,我卻回味又回味,再花多1小時。

我想這就如少女般動人之處了。


鳴謝:北陸國際觀光主題地區推進協議會、JTB集團株式會社北陸支店、福井縣觀光連盟、石川縣觀光交流局、加賀市山中溫泉支所、富山縣觀光‧地域掁興局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瞓雪

文、圖:曾劍華

我去過很多國家,亦每次也特地在冬季出發,去一些會下雪的地方旅行瞓雪;可是每次都是察身而過,不是在未到埗或是離去後才下雪,真討厭。今回選去立山黑目,在沒有期望之下竟實現了我多年瞓雪的夢想。

小時候幻想瞓在雪地上,那影像是多麼美。所以除了喜歡瞓草地外,雪是我另一個瞓身目標。然而我怕凍,寧願穿2件天蠶衣禦寒,也要一嘗滋味。在立山黑目,雖不是雪的高峰期,但至少超過1米至大脾之上的雪已叫我大開眼界。當然,想不到8分鐘的瞓身(自拍)體驗則凍到入心入肺,我需要不斷地跳舞來減低赤腳後所帶來麻痺的感覺。影像背後的辛酸史,你不能想像,真是有苦自己知。

經過這次的瞓身,真佩服多年前香港藝術家ivyma在雪地全裸後,表情仍能處之泰然。相反,我凍到只能留意相機何時閃的一下,便快手地穿回2件天蠶衣。

鳴謝:北陸國際觀光主題地區推進協議會、JTB集團株式會社北陸支店、福井縣觀光連盟、石川縣觀光交流局、加賀市山中溫泉支所、富山縣觀光‧地域掁興局

在天龍寺肆無忌憚瞓

天龍寺是一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芒之馬場町的寺院,為臨濟宗天龍寺派大本山的寺院,山號「靈龜山」(れいぎざん)。本尊釋迦如來、開基(創立者)為足利尊氏、開山(初代住持)為夢窗疎石,當初是足利尊氏為了撫慰後醍醐天皇的亡靈而設。該寺規模十分宏大,在京都五山中位居第一位,除了被日本列為特別名勝古蹟外,也在1994年12月時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份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單之中。但吸引筆者的不是那些事跡,是寺內準許拍攝,終於找到一間可肆無忌憚地瞓身了。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四地攝影師 影像說故事 渡邊亮

信報,Dec 17, 2010

欣賞紀實攝影展不一定要落力揣摩攝影大師怎樣以高超技術凝結都市印象。好像正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的《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若以是否有趣為着眼點,肯定有無窮得着。

出門不一定要V手勢
最叫筆者印象深刻的不是台灣、澳門、內地的七、八十後新晉攝影師作品反而香港土產的曾劍華一系列「身作」便叫我拍案叫絕。誰說旅遊時拍照,一定要做 V字手勢(年輕少艾更愛把「V字」橫放並貼近眼前,作狀可愛,其實)好像曾劍華般脫鞋、不可以嗎?因為工作關係這位旅遊記者經常周遊列 ,每逢遇到適合下來的拍照地點他便會豎起腳架、調校Timer為自己拍下一幀幀「身照」潛台詞是:全情投入、博到盡的處世態度也是親吻大自 然的最佳實踐。

展覽中,曾劍華大字型在北京某大廈前的足球場又在人來人往的山東大街在石階上,途人都笑了。此外,火車路軌、機場自動行人道也是他的身選址,其中火車路軌的那一張,他還以電腦技巧,複製自己的影像,身動作更加壯觀。其實好像現在把兩岸四地的旅遊身照組合起來展覽已經很有氣勢把一件事情持之以恆地幹下去是有價這也是曾劍華的作品帶出來的可貴訊息。

同志戀人溫馨情史
一個甚有感覺的攝影系列是內地攝影師韓超的《如果柏拉圖》。他把2005年至今為同性戀人的留影展示出來,作品記載了他的情史也成就了一齣成長印記。 韓超用歪歪斜斜的手寫字書寫導言他在開首引述了柏拉圖的一句話:「通過男子間的夜晚之愛一個男人在起床之時才能感受到美的真諦。」所以即使照片有 裸露場面,卻予人樂而不淫的感覺只洋溢同志愛赤裸裸而剛烈的美
;亦非猶如淫照事件那種揭秘的惡行他只為易逝青春,趕快留下紀念。

他不諱言,過去參加許多情非得已的尋歡派對經歷一段又一段的逢場作興《如果柏拉圖》也有不少不超越尺度的床上照猶有餘溫但有誰年少不輕狂?他的作品,應該勾起不少曾經滄海的觀眾共鳴。

此刻站在相片前他或許已忘了誰是誰,然而當時心頭的悸動、歡愉、興奮,卻通過影像,記牢了。他說:「期望可以下一次愛撫你的靈魂,再一次停住一秒鐘讓我的耳朵貼近你的心臟記下你那微弱的心跳。」根本就是一首情詩韓超應該很溫柔貼心的。

由馮漢紀及李媚策展的《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還有何敏基、馮文耀、吳天章、周慶輝、黃淑琪等兩岸四地的攝影師作品只要走進去,就能尋找平凡不平凡、屬於你我他她的影像故事。(《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由即日至1229於包氏畫廊、賽馬會展廊及實驗畫廊展出)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音樂劇登陸香港

撰文、攝影:曾劍華

為配合「2010年台灣月」,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台東縣政府特別聯同台灣觀光協會主辦「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歌、舞、影像劇,將於12月17、18日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演出。該劇在台灣演出時造成轟動,參與演出的歌手演員全是台東「南王村」的「鑲金」部隊,包括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以及屢獲金曲獎的傑出原住民歌王陳建年、金曲歌后紀曉君、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昊恩、家家,以及金曲獎最佳原住民專輯與最佳演唱組合南王姊妹花、Am家族等,盛況空前。

台東縣長黃健庭稱:「這套歌、舞、影像劇的演出者,主體多數為出自台東縣籍的舞者、歌者,實為台東多元文化於香港的具體呈現,將不同風貌的文化藝術表演舞台,延伸至香江,我們期能再次向香港民眾推介台東豐富的觀光資源及環境,讓香港朋友進一步瞭解台東,愛上台東。」

500年布藝 ちりめん細工館

沿著金閣寺の参道的一家布藝精品店,產品隨季節或月份來設計,讓客人感受一份屬於京都四季的記憶。本店則位於右京區嵯峨天龍寺造路町19-2,其餘分店位於京都錦市場、祇園、銀閣寺附近。

ちりめん細工館所販賣的布偶精品,是由一種近500年歷史的關西布藝所製成。這布藝的特色,在於布料用蘇打加工處理,再織出的各式布偶等飾物。無論是顏色、造型方面都相當講究,從¥200的小飾物──小兔子、壽司及蔬菜,及至萬日圓以上的大型造景布藝等微妙微俏、以假亂真,都展現出細緻的布藝技巧。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京町家 染工房遊

一種久違了的日本傳統「型染版畫」技術,可在位於東本願寺旁的染工房遊裏找到。山田樹義說:「型染就是使用型紙鏤刻花紋圖案,再將刻製完成的型版覆於染布上,並於其上刮印防染糊,待所刮印的糊料乾固後即成為防染層,再將染布浸上染料,染後除去糊料,現出圖底明顯的圖案稱之。由於工序複雜,已經很少師傅會做」。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喫茶・輕食・京土產Zip Cafe

進去參觀金閣寺前,可到這家「喫茶・輕食・京土產」2/F小店,試試老闆娘的手藝。簡單的天婦羅湯烏冬+抹茶歐蕾雪糕,雖不是超人氣之選,但勝在一個很窩心的烹煮服務。若我下次再來衣笠北,還是會想到這家只有2人經營的小店,再嘗家庭式風味的京都土產。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和風織品 SOU・SOU 伊勢木棉

撰文 、攝影:曾劍華

SOU・SOU秉承了近150歷史的伊勢木綿手工刷洗技術,不採用強力擠壓棉線的方式使編織的布出來較鬆散,盡可能的呈現棉線那種蓬鬆的狀態,使織品愈洗愈有光澤和古舊味道。其花式圖樣更是特色之一,設計師Wakisaka Katsuji 一方面為織品注入自己獨創的和風款式,如以數字圖案帶有獨特的簡約感;另一類是傳統條紋樣式更是人氣之選。

喫茶輕食

喫茶輕食位於東映太秦映畫村,一條富有江戶風味的街道裏。小店提供多款和風定食及味噌麵,用多種蔬菜和自家秘制的味噌熬成的湯,加入生薑、芥末及冷麵汁,非常有特色。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挑戰傳統規範─新進攝影家瞓身遊記

星島日報副刊,Dec 6, 2010
採訪: 黃樂文

人是站立生活的動 物,我們自小已被灌輸一種觀念:地上滿布塵埃,莫說躺在地上,就算用手摸也會即時被喝止。「瞓街」是不為傳統所接受的行為,不少公園及廣場都列明「不准躺 臥」。然而,香港年輕攝影師曾劍華卻認為「瞓身」是「全情投入」、「盡情搏盡」的表現。習慣旅行拍照時豎起V字手勢的你,能否理解這種「瞓身式到此一遊」 的哲學?


工作遊玩均搏盡
廣東話中的所謂「瞓身」,據曾劍華的詮譯,應分為兩個層面:文字上它應理解為「把 身體躺在地上」,但背後亦隱藏覑「全情投入」、「不顧後果搏到盡」的處事方式。他說:「我做人『去得好盡』,要是用心讀書,我可拿最優異的成績,也可以各 科不及格,但課外活動卻全部得獎。所謂的『瞓身』就是這意
思,不論是工作或耍樂,我都本著這宗旨去做。」現為特約旅遊記者的他,進一步把這道理套 用在旅遊哲學上。「香港人花錢去旅行,動輒數千元一個旅程,卻很普通地玩,到哪裏都只是到此一遊,拍個V字手勢留念照。我認為旅遊可以不平凡,要留下至死 一刻也記住的體驗。」所以他脫下鞋子、躺下身體,以最直接的方式去接觸大地,他的「瞓身」足跡已遍布歐、亞、美洲及兩岸四地。

自2006 年一次北京之旅啟發了他的創作後,曾劍華多年來已習慣以旁若無人的姿態隨時隨地表演「瞓身」。「瞓過你就會明白,原來不同地方的地面都有不同感受:中國是 很髒的;英國的地很平坦;德國則很多石,凹凸不平……」他說,香港的地是最清潔的,卻是最不自在。「在外國甚至內地,都沒有如香港般多的被驅趕經驗,保安 員一見我躺下就前來干涉,說不能躺在這裏拍照,但既然那是公眾地方,為何只容許人站著而不准躺下拍照?」其次是難找理想的攝影角度,香港四周都是圍欄燈 柱,景點又駐滿保安人員,只准遠觀不可近摸,到處都有限制。「內地人也多,多得甚至要喝令他們不要走進鏡頭範圍,但勝在地方大,也沒人阻止我,拍『瞓身 照』比香港容易。」


香港感覺最不自然
雖然不滿,但曾劍華從沒留難保安員,訪問當日在城市大學正門,甫豎起腳架,保安 員已要求他出示拍攝申請文件,他也安然離開另覓拍處,因為他明白這既是保安員的職責,而他的行為與邏輯,一般人也難以理解。「在外國如英國、德國等,當地 人見慣行為藝術家,反而會對我投以欣賞的眼光,與香港人的懷疑、歧視眼神有天壤之別,加上身處外地旅遊,心情也截 然不同。」他試過在英國Tate Modern藝術館拍瞓身照,又在德國乘火車時每站都躺在月台留影,火車司機每次都笑笑口指著手表提醒他上車,從沒受到驅趕。在日本做同樣的事,竟然趕不 及上車,遺下友人與行李,結果要乘車到總站才能會合。「瞓身」為他的人生旅程留下難忘的經歷,讓他直接體會到異地的人和情。

「曾經有位叫 阿度大哥的台灣導遊,見我不斷拍『瞓身照』,便笑說:『世上只有四種人會躺在路上:遇車禍的人、醉酒的人、抗議的人和瘋子!』我的本質是瘋狂的,也在抗衡 傳統約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否則也不會一直不幹長工,甘心去做旅人四處遊走。」拍「瞓身照」是行為藝術、攝影手法,還是另類旅遊方式?曾劍華說上述各元素都 有,就算最終換來被驅趕、警告甚至上警局,都是生命中難得的經歷。「我想在未來五年再走多一點,以『瞓身』的方式及文化角度做旅遊記錄。」他也會隨時邀請 身邊的人即席「瞓身」演出,讓他們嘗試從另一角度觀看世界。

《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是《香港攝影節2010》其中一項目,召集了四十位來自兩岸四地的攝影家參與,展出逾二百件作品,除本港「瞓身」代表曾劍華外,亦請來如中國的嚴明及台灣的林玉婷等八十後年輕攝影師,展現四地攝影界的全新局面。

看星島理解筆者挑戰傳統規範

黃樂文《挑戰傳統規範﹣新進攝影家瞓身遊記》,直擊Kim在城市大學正門甫豎起腳架,如何被保安員驅趕的過程。這正揭示出在本土公共空活動的限制性。

詳看星島日報副刊,Dec 6, 2010

挑戰傳統規範 新進攝影家——「瞓身 」遊記




文:黃樂文  圖:黃樂文、被訪者提供
刊載於星島日報,2010年12月6日E1

《星島日報》人是站立生活的動物,我們自小已被灌輸一種觀念:地上滿布塵埃,莫說躺在地上,就算用手摸也會即時被喝止。「瞓街」是不為傳統所接受的行為,不少公園及廣場都列明「不准躺臥」。然而,香港年輕攝影師曾劍華卻認為「瞓身」是「全情投入」、「盡情搏盡」的表現。習慣旅行拍照時豎起V字手勢的你,能否理解這種「瞓身式到此一遊」的哲學?

廣東話中的所謂「瞓身」,據曾劍華的詮譯,應分為兩個層面:文字上它應理解為「把身體躺在地上」,但背後亦隱藏着「全情投入」、「不顧後果搏到盡」的處事方式。他說:「我做人『去得好盡』,要是用心讀書,我可拿最優異的成績,也可以各科不及格,但課外活動卻全部得獎。所謂的『瞓身』就是這意思,不論是工作或耍樂,我都本着這宗旨去做。」現為特約旅遊記者的他,進一步把這道理套用在旅遊哲學上。「香港人花錢去旅行,動輒數千元一個旅程,卻很普通地玩,到哪裏都只是到此一遊,拍個V字手勢留念照。我認為旅遊可以不平凡,要留下至死一刻也記住的體驗。」所以他脫下鞋子、躺下身體,以最直接的方式去接觸大地,他的「瞓身」足迹已遍布歐、亞、美洲及兩岸四地。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四度空間 葉七城

yipix.wordpress.com,Dec 2010

《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總策展人馮漢紀提到「台灣地區策展人周慶輝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小相對論:三度空間加上時間的因素就是四度空間。攝影本來就是把三度空間轉變為二度空間的照片,而在眾多二度空間的藝術媒介中,攝影可能是最受時間影響的一種」1,可以看成是這個包羅了中港台澳四地攝影師作品的展覽命題由來。其實像這類型的展覽,名稱素來不重要,而且更是愈「虛」愈好,代表可容納作品風格愈多。

馮漢紀在一篇訪問中談及四地攝影的特色,他指出「香港攝影是過於注重個人化表達,而缺乏整體凝聚」2,在這次展覽中,香港的作品水準令人失望,可能如他所言,要和同期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的香港攝影系列二:《城市漫遊者──社會紀實攝影》中另外三十五位香港攝影師的作品結合觀看,才能拼湊出較完整的香港攝影面貌。

這次展出的十二位香港攝影師都不是為人熟悉的,可能為了避免和《城市漫遊者》重複。這批新鮮人的作品,正反映了馮漢紀所說「缺乏整體凝聚」,而他們的個人化表達,也和生活環境割裂,時代氣息薄弱。十二組香港作品中,以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學生組成的「SOLOs Production」的《本地藝術家》較為可觀,雖然重構場景式的攝影手法並不新鮮,但貴乎能自嘲,道出香港年青藝術系畢業生前途黯淡之境況。作品簡介說「大多數藝術系畢業生都不會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只能在營役的生活中擠出一絲藝術家的幽默,其實挺可悲。

其他的作品都嗅不到生活氣息,曾劍華的《瞓身》,以作者的身體為工具,顛覆傳統紀實攝影的敘事方式,但手法凌駕了內容。他想「在旅途中經驗自己」,身是瞓了,卻沒法達到文化上的衝擊,觀者覺得有趣,但難以引起反思。馮祺的《無盡》是變焦鏡技巧示範,在香港與澳門取材,多束光線經他的藝術手法改造後,光線依然是光線,意義並沒有深化。相比地球之友兩年前探討香港城市光污染《夠照》計劃中,那些被記錄的光,已經不單是光,而是一種意見及態度。

相反地,內地參展的作品予人驚喜,馮漢紀在另一個訪問3 中,提到中國內地紀實攝影仍然是主流,但看到的趨勢是,愈來愈多的攝影師,從紀實風格,慢慢轉向實驗性較強的觀念攝影。在《四度空間》可發現這轉變中的驚喜,喜見內地攝影師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很深的反思,卸下了以紀實攝影揭露社會陰暗面的包袱,呈現更多元的面貌。內容緊扣生活體驗,這種沉澱,正是這次展出的香港作品最欠缺的。

中國內地策展人李媚說「( 內地的) 新紀實力量,來自出生於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之後的攝影家們。他們中的一部份人完全摒棄了傳統的圖像敘事,追求將與個體情緒與精神對位的現實場景,它轉化為內心圖像的紀實方式。」4 像孫濤的《空城》,記錄內蒙古鄂爾多斯新城康巴什,一個因政策失誤,花了五十多億人民幣打造的「豪華杜拜」,建成至今仍是一座空城。孫濤主要拍攝空城夜景,在一片燈火通明中冷冷地記錄一個地產泡沫的爆破。

莊輝與旦兒的《玉門》看似是尋常的懷舊肖像作品,背後卻是一項耗費心力的「紀錄工程」。他們花了三年時間,在甘肅省玉門市開設一所影樓,替當地居民造像,為的不是賺錢,而是紀錄這石油基地市鎮,因資源枯萎而消亡的最後光景。作品顯示了攝影師的人文關懷:不是抽離地為自己做作品,將紀實攝影回歸生活之中。

張大力的《第二歷史》,從一大堆中國歷史照片中,反思「照片」、「真實」和「歷史」三者關係。他將搜集得來的照片,一律蓋上「中國歷史照片檔案 張大力專用印章」,曖昧地轉化成個人的敘述及詮釋。《第二歷史》更檢視了中國歷史照片慣見以修改圖像重塑真實的意識型態:圖像製造者對「真實」的「拿捏」由來已久,在數碼科技可以令攝影無中生有的今天──「後數碼時代」驀然回首,科技並非「禍首」,影像上的「增強」、「減弱」可以看成是技術,弄虛作假的關鍵是在人「心」:魔鬼在細節中。

台灣策展人周慶輝表示「當攝影轉為『四度空間』時,攝影已不再只是攝影,影像已不再只是影像,隱含在照片中的深層意義使得攝影成為當代藝術重要的表現手段......反映出藝術家對舊有攝影形式的不滿足。」5 台灣攝影,一向給人的印象是歷史感很重,長於思考身份認同。像這次姚瑞中的《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及侯淑姿的《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而陳宛玲的《移動》以數碼手段將不同時空摺疊出一個共同性。林玉婷試圖突破形式,《這個地區,那個地方》將台灣舊有的建築「質變」,「軟化」成一層層顏色奪目的奶油蛋糕,是很有趣的對比。整體來說,台灣作品水準穩定,但稍欠驚喜。

註釋:
1.《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香港旅遊出版社出版,p.5,總策展者語
2.《a.m post》12.2010, p.35,以四度空間詢喚香港攝影力量
3.《KLACK》#002 ,2010 下半年刊,p.164 專訪馮漢紀:關於他的三個展覽
4.《 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香港旅遊出版社出版,p.9,中國內地策展者語
5. 同上,p.13,台灣策展者語

《重逢於十六年後 〈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許先施

香港攝影節2010,artlink Dec, 2010
就如曾劍華的作品《瞓身》,既是行為藝術,也像是一篇遊記散文詩。自零六年他在北京一個一望無盡的草場「瞓身」享受日光浴之後,他便靈光一閃,發掘到身體緊貼著大地時的快感,此後,他每到一處,無論是傳來陣陣飯香的家鄉小鎮,或是人頭湧湧的火車站月站,他也「瞓身」創作他的「到此一遊」照片,即使回到出生地香港,他也要睡在維多利亞海旁,感受她在上演「幻彩詠香江」前日間那份難得的寧謐。拍攝,不純為記錄,更令到藝術家得到被凝視、被挑戰的機會。曾劍華以一個平凡的姿勢「瞓身」來挑戰月台保安和Tate Modern 博物館的守衛,讓攝影幻化為一種挑戰建制的記錄。假若百多年前,攝影先驅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嘗試被動地捕捉窗外的風光,記錄時間的流逝;那麼攝影在發明了百多年後的今天,已經不單是捕捉瞬間,更可能是一次懷胎,一次孕育衝突的過程,待照片重新在展場內展現,這個懷胎十月的嬰孩才瓜瓜落地,叫人反思平日所處的環境,甚至誘發你再踏月台時也有「瞓身」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