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20日C9
大抵大家都搭過郵輪,有的是標榜海上滑梯、有的是標榜頂級設備,更有的是標榜排水量多達幾十萬噸;但不及我早前跑到新加坡乘坐,大玩六十年代流行一時的普普藝術的郵輪。一踏上甲板,便有位穿上五顏六色菱形圖案服裝的少女大搞氣氛,似告訴大家將要參加一個六十年代的時尚騷。(節錄)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治痛頭毛巾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9日C13
從古到今,有很多傳說指巫術、風水、氣功等可醫病。有學者更發表文章探討這些議題的真確性,但人們對此獨特的醫治方法深信不疑。
事實上在日本民間的信仰亦具有濃厚的巫術性質。據聞在奈良流行一種神秘方式去醫治頭痛,用過這種方法的人都覺有效。為了查證,我便深入奈良去探究。
奇怪地,互聯網地圖上竟沒有神社的資料,難度是家「謀人寺」?原來神社的正名很長,大家為了容易記便縮短稱呼。要前往這所神社,該先走到吉野山的金峰山寺,然後去找出藏王堂。,藏王堂旁邊有條小徑,沿路往山下走五百多層石級便能找到這所隱密在山林中的腦天神社。(節錄)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9日C13
從古到今,有很多傳說指巫術、風水、氣功等可醫病。有學者更發表文章探討這些議題的真確性,但人們對此獨特的醫治方法深信不疑。
事實上在日本民間的信仰亦具有濃厚的巫術性質。據聞在奈良流行一種神秘方式去醫治頭痛,用過這種方法的人都覺有效。為了查證,我便深入奈良去探究。
奇怪地,互聯網地圖上竟沒有神社的資料,難度是家「謀人寺」?原來神社的正名很長,大家為了容易記便縮短稱呼。要前往這所神社,該先走到吉野山的金峰山寺,然後去找出藏王堂。,藏王堂旁邊有條小徑,沿路往山下走五百多層石級便能找到這所隱密在山林中的腦天神社。(節錄)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竹籮山房
撰文、攝影:Kim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2日C9
鳴謝:越南航空、Danang Center of Tourism Promotion
漁民挑竹籮出海捕魚是越南傳統文化之一,在某些小鎮內更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搭一程只要約萬多元越南盾(約數港元)便能穿梭於綠水中。但那次所享受的「竹籮遊」卻要百多萬越南盾(即接近2000港元),無他,此乃享負盛名的建築師Bill Bensley傑作,在峴港北部距離市中心約三四十分鐘車程的猴子山,依山築了達二百多間出自他設計的「竹籮」房。山頂那層擁有超廣闊無敵海景,單看起居室都有幾百呎。睡房更是有一個普通單位之大。最誇張的是,露台設置了方形石造浴缸,大得可以供二人在缸內跳社交舞。(節錄)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2日C9
鳴謝:越南航空、Danang Center of Tourism Promotion
漁民挑竹籮出海捕魚是越南傳統文化之一,在某些小鎮內更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搭一程只要約萬多元越南盾(約數港元)便能穿梭於綠水中。但那次所享受的「竹籮遊」卻要百多萬越南盾(即接近2000港元),無他,此乃享負盛名的建築師Bill Bensley傑作,在峴港北部距離市中心約三四十分鐘車程的猴子山,依山築了達二百多間出自他設計的「竹籮」房。山頂那層擁有超廣闊無敵海景,單看起居室都有幾百呎。睡房更是有一個普通單位之大。最誇張的是,露台設置了方形石造浴缸,大得可以供二人在缸內跳社交舞。(節錄)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亞洲大自然地景藝術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1日C9
記得唸設計時,老師説過六十年代歐美藝壇重要的普普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顛覆了人們對藝術的認知──藝術是可以被大量生產和復製。不過當時還有另一種藝術界別也深受影響:就是重組大自然物料如石頭、木材或樹葉,並以此再思索與自然環境的關聯的地景藝術(Land Art)。
簡單來說,地景藝術並不是改變自然生態,而是把自然稍加施工、美化或裝飾,最有名的藝術夫婦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曾將整座公共建築物、橋樑或島嶼以布包裹起來,甚至引發了後來的偶發藝術、環境藝術。例如京都以枯石山水庭等園藝特色聞名,客人可坐在庭園觀景或品茶;中國園林藝術講求抑景、添景、夾景、對景、框景、借景、漏景等手法,建有亭、台、樓、閣,完全不局限於觀賞景觀的美學。再說白一點,就是早前來港的黃色小鴨,也是地景藝術的一種呈達方式,對空間無限擴張,又有美化作用。
然而,幾年間大家都興起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的旅遊方式。如想一次過到訪數個國家,郵輪也是好選擇。如果參加星馬泰的郵輪旅程,更可以同時觀賞當地濱變得很誇張的地景藝術。(節錄)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1日C9
記得唸設計時,老師説過六十年代歐美藝壇重要的普普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顛覆了人們對藝術的認知──藝術是可以被大量生產和復製。不過當時還有另一種藝術界別也深受影響:就是重組大自然物料如石頭、木材或樹葉,並以此再思索與自然環境的關聯的地景藝術(Land Art)。
簡單來說,地景藝術並不是改變自然生態,而是把自然稍加施工、美化或裝飾,最有名的藝術夫婦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曾將整座公共建築物、橋樑或島嶼以布包裹起來,甚至引發了後來的偶發藝術、環境藝術。例如京都以枯石山水庭等園藝特色聞名,客人可坐在庭園觀景或品茶;中國園林藝術講求抑景、添景、夾景、對景、框景、借景、漏景等手法,建有亭、台、樓、閣,完全不局限於觀賞景觀的美學。再說白一點,就是早前來港的黃色小鴨,也是地景藝術的一種呈達方式,對空間無限擴張,又有美化作用。
然而,幾年間大家都興起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的旅遊方式。如想一次過到訪數個國家,郵輪也是好選擇。如果參加星馬泰的郵輪旅程,更可以同時觀賞當地濱變得很誇張的地景藝術。(節錄)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藝術就在街頭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0日C9
友人說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街頭上隨處都是藝術。每年約在8月舉行,為期六日的文化節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會在街頭獻技。他們會將地鐵站變成岩洞裝置,又會把沉悶乏味的大街打造成一個互動空間,例如把用粉筆在地上繪畫,表現出叫人嚇呆的立體效果。事實上,我沒有在文化節期間來觀光,反而看到平日的斯德哥爾摩是如何「生活在藝術中」、「藝術在生活中」。(節錄 )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0日C9
友人說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街頭上隨處都是藝術。每年約在8月舉行,為期六日的文化節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會在街頭獻技。他們會將地鐵站變成岩洞裝置,又會把沉悶乏味的大街打造成一個互動空間,例如把用粉筆在地上繪畫,表現出叫人嚇呆的立體效果。事實上,我沒有在文化節期間來觀光,反而看到平日的斯德哥爾摩是如何「生活在藝術中」、「藝術在生活中」。(節錄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