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亞洲大自然地景藝術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1日C9


記得唸設計時,老師説過六十年代歐美藝壇重要的普普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顛覆了人們對藝術的認知──藝術是可以被大量生產和復製。不過當時還有另一種藝術界別也深受影響:就是重組大自然物料如石頭、木材或樹葉,並以此再思索與自然環境的關聯的地景藝術(Land Art)。

簡單來說,地景藝術並不是改變自然生態,而是把自然稍加施工、美化或裝飾,最有名的藝術夫婦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曾將整座公共建築物、橋樑或島嶼以布包裹起來,甚至引發了後來的偶發藝術、環境藝術。例如京都以枯石山水庭等園藝特色聞名,客人可坐在庭園觀景或品茶;中國園林藝術講求抑景、添景、夾景、對景、框景、借景、漏景等手法,建有亭、台、樓、閣,完全不局限於觀賞景觀的美學。再說白一點,就是早前來港的黃色小鴨,也是地景藝術的一種呈達方式,對空間無限擴張,又有美化作用。

然而,幾年間大家都興起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的旅遊方式。如想一次過到訪數個國家,郵輪也是好選擇。如果參加星馬泰的郵輪旅程,更可以同時觀賞當地濱變得很誇張的地景藝術。(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