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工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工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太魯閣族服裝

撰文、攝影:曾劍華

穿了太魯閣族服裝的外甥女和姪兒來我家拜年。

至於太魯閣服飾的圖紋、款式、紋路均與原住民的生活習俗有很大關聯。如在祭典等重要日子盛裝時,會以紅、黑、白為主色,搭配五花八門的飾品。

不過,別以為只有原住民穿得好看,若細心配襯下,男的穿得筆直,襯衣外套異常神氣;女的也甚為時尚。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鑄番刀之子

撰文‧攝影 / 曾劍華

漢名為許有祥的恩馬.尤道,所開的銅蘭鐵匠店,位於花蓮文蘭社區省道上。據說日治時期,這兒是負責修整日本兵軍刀的地方。隨著時代轉變,現在只有恩馬尤道及其子還在做刀,其餘的人再沒有延續製刀的工作了。若下次來到鯉魚潭,不妨探訪這位僅存的鑄番刀之子。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那都蘭 胡秀蘭

那都蘭工作室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民治路上與秀林路交叉路口附近(鄰近秀林鄉公所),成立了十年。該名字的語意,是族裏長輩觀察小時候胡秀蘭所給予的名字,有著走路總是跌跌撞撞的小孩。

胡秀蘭長大後,沒有跌跌撞撞,相反尊崇長輩傳統織布技法,及將日本所學的裁縫及拼布技藝相結合,研發出屬於自己一套太魯閣族織品工藝。其作品融入了日常生活應用元素,如族人傳承著祖先的工法「割麻、剝麻、剮 麻、剮麻器、脫膠去雜質、捻紗、捲線、紡紗、煮線、捲線球、理經、織布、花紋」,創作出一系列原住民文化特色的手提包與編織服飾配件等,深獲好評。

目前,她除了鑽研自己的編織技藝,還在各地授課傳承織品工藝,將太魯閣族的傳統技藝與文化發揚。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日清手作體驗工房

撰文、攝影:曾劍華

日清即食麵博物館提供手作體驗工房,可親手製作自家獨有的杯麵,比市面上買到的更新鮮,味道更多元化。只要付上¥300便體會到。

Step1:先到自動販賣機買一個「吉」的杯麵杯,投下¥300便有一個。
Step2:利用工房提供的顏色筆於一個空白的杯面上塗鴉。
Step3:完成塗鴉後,自行攪動機器壓麵餅,並套進杯裏。
Step 4:選擇喜愛4款食材及1種湯底後,工作人員便把選定的材放進杯。
Step 5:職員為杯麵封口及壓縮。
Step 6:完成封口及壓縮等工序便從輸送帶送出,獨一無二的杯麵便完成了。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玩IN玩金箔

撰文、攝影:曾劍華

玩矜貴玩個人化身分玩人無我有的玩意最潮。在這世代什麼要講求最IN。但什麼是IN?就算您說IN,也頓時變成舊了。我寧願玩些能保價值的文化,終身受用。我走到一處擁有13萬坪廣闊的自然森林中,學習金箔文化。藉此玩人無我有的文化價值。

這處是北陸地區,是發揚加賀傳統文化的主題公園「ゆのくにの森」(溫泉鄉森林)。除了能穿梭於古老建築之間,更親身目睹日本稀有的九谷燒陶藝、賀友禪工藝印染、加賀玻璃與加賀料理等數十樣東西。但說到至愛,我會揀金箔技術的體驗活動。

在金箔の館的體驗工房中,我利用高度技術將金壓薄成1萬分之一毫米的金箔,去設計一個鏡盒。整個過程約20分鐘,先揀選鏡盒,然後把金箔剪出幾何圖案並貼上去,壓實金箔後,把剩餘的部分掃掉便完成。在這樣的氛圍下,我肯定你有沒有文化,也會頓時變得很有IN。因您玩到未必是人人可以接觸到的金箔、日本傳統的金箔。


鳴謝:北陸國際觀光主題地區推進協議會、JTB集團株式會社北陸支店、福井縣觀光連盟、石川縣觀光交流局、加賀市山中溫泉支所、富山縣觀光‧地域掁興局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穿30年的藍染衣

傳承日本傳統藍染技術的藍香房,以天然灰汁精練醱酵而成的藍染製品,有服飾、絲巾、銀包、化妝品及各種小飾物。

該店採用蓼科的藍染植物來嘗試探究藍染的各種技巧,使貨品更耐用更美觀。據老闆娘分享,由於化學合成染料的出現,快速地取代了天然染料的地位,導致傳統的染色工藝幾乎沉沒消失。所以藉著這種傳統技術,推廣開去。而且以環保的染布方式來做衣服,幾乎30年也不褪色。

既然天然產品有其好處,尤剛巧遇見心頭好,再貴也要買。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信三郎布包物語

文、圖:曾劍華

「布包」是一澤信三郎的新興店,強調用帆布做出手工嚴密而踏實的袋。

說起一澤信三郎,便要提起有著百年歷史的一澤帆布,於1905年建業。至80年代與父親一澤信夫一起經營,打造成為京都數一數二的品牌。可惜信夫於01年去逝,於是兄弟決裂爭產,結果判決長子信太郎與四弟喜久夫勝訴。於是打理了25年的信三郎被迫交出店舖經營權,黯然離開。

沒想到店裏的師傅有情有義, 跟隨信三郎另立門戶,於06年創立了「布包」,生產新穎款式的帆布袋,引起更多迴響。後來,信三郎於09年重新取回一澤帆布的經營權,不僅再次傳承百年的傳統布包的技術,還引領時尚的產品定位和創作原則,確實展示了一澤帆布的靈魂所在。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新蜀山劍俠傳之三十三間堂

文、圖:曾劍華

三十三間堂的名稱是因正殿內,由本堂柱與柱的間隔共有33個而得名。但若看過徐克《新蜀山劍俠傳》的電影,就會發現有不少相似的地方。該片的美術設計,便是參考此堂,尤以以正殿的1,001尊佛像作為藍本。

要說三十三間堂,其正式的名稱為蓮華王院,於1164(長寬二)年由平清盛受後白河上皇之命建的佛堂。該堂一度燒毀,後於1266(文永三)年重建。正殿長約120米,以國寶「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坐像為中心,兩側分別有500尊千姿百態、栩詡如生、神態各異的神像。

我就因為欣賞電影的美術設計,特地走去潮拜其風采。只可惜本堂內不許拍攝,無法記錄1,001尊佛像的震撼場面。翌日約了僧尼採訪,以為有機會拍攝。誰知做完訪問,也不能允許拍攝本堂內。結果我不得不出必殺技,看招~~~,scan書。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東寺跳蚤市場

撰文、攝影:曾劍華

來到京都,當然要去地道的跳蚤市場,挑戰我的購物慾,能否忍手不買東西。這裏的跳蚤市場名為弘法市,是東寺院內每月21日舉行的。

弘法市
東寺院內每月21日舉行的「弘法市」也相當有名,攤販大多販賣古董、自家製品、書畫、舊書、佛器等雜貨數十攤,以當地名產居多。

最初的弘法市,只是因為許多人選在空海忌日前來東寺上香,四周隨之聚集了一些歇腳的茶店和藥店,後來店家愈來愈多、規模也愈來愈大,最後形成了市集,非常熱鬧。部分攤子完了「弘法市」後,還會轉戰25日的北野天滿宮,是另一個撈寶的天堂。

東門前flea market
除了在院內舉行的「弘法市」,在東門前至南門前亦設 flea market(跳蚤市場),銷售二手物品,是年輕潮人、家庭煮婦、阿叔的尋寶天地。

我當然不能不大搜購,結果買了很多和服,羽織……數十樣東西。最值得一提,所有東西只不過是¥3,000多。開心背後我沒多考慮回港,行李過重了30kg怎麼辦。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京町家 染工房遊

一種久違了的日本傳統「型染版畫」技術,可在位於東本願寺旁的染工房遊裏找到。山田樹義說:「型染就是使用型紙鏤刻花紋圖案,再將刻製完成的型版覆於染布上,並於其上刮印防染糊,待所刮印的糊料乾固後即成為防染層,再將染布浸上染料,染後除去糊料,現出圖底明顯的圖案稱之。由於工序複雜,已經很少師傅會做」。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和風織品 SOU・SOU 伊勢木棉

撰文 、攝影:曾劍華

SOU・SOU秉承了近150歷史的伊勢木綿手工刷洗技術,不採用強力擠壓棉線的方式使編織的布出來較鬆散,盡可能的呈現棉線那種蓬鬆的狀態,使織品愈洗愈有光澤和古舊味道。其花式圖樣更是特色之一,設計師Wakisaka Katsuji 一方面為織品注入自己獨創的和風款式,如以數字圖案帶有獨特的簡約感;另一類是傳統條紋樣式更是人氣之選。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孔雀明王的真身

撰文、攝影:曾劍華

孔雀明王乃密教本尊之一,梵語Maha Mayura Vidya Rajni,音譯作「摩訶摩瑜利羅闍」,又稱「佛母大孔雀明王」,簡稱「孔雀明王」,有大威力,能滅一切災難。據《孔雀明王經》所載,孔雀明王的形像是穿白繒輕衣,有頭冠、瓔珞、耳璫、臂釧等裝飾,乘坐金色孔雀。當佛世時,有一位比丘遭毒蛇所螫,不勝其苦並向釋尊祈求幫助,於是釋尊說出一種可供祛除鬼魅、毒害、惡疾的陀羅尼,此即孔雀明王咒。自此,這是世人所知的孔雀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