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探究奈良山岳信仰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5年1月21日C9

前往奈良跟大家一樣一心餵鹿,若10月出發更可參加割鹿角祭典,看一群勇士與雄鹿們大對決,不過場面血腥,奉勸膽小的人還是不要看。其實愈往內陸走愈會發現更多比餵鹿有趣的事物,諸如曾在本報撰寫的文章《治頭痛毛巾》,提及一所能醫治頭痛的寺廟竟在地圖上是找不到的,它隱藏在瀑布山腳下,走五百多級石階才能發現。 又或是奈良的「山岳信仰」甚盛,上山時更規矩多多不能拍照。再且難得山區沒有酒店商廈,更有機會發掘鄉土民情,住上大雄的家感受最地道的傳統料理。(節錄)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極地爬冰川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5年1月2日C9
鳴謝:Kuoni 勝景遊

去極地旅遊不外乎到南極觀企鵝,或12月到聖誕老人村體驗拉雪橇、坐雪上摩托車。自問鍾情大自然浩瀚,喜歡接觸野生生態,所以參加了乘遊輪近距離賞冰川、爬冰川的活動。在香港只有一間旅行社才有這類安排,團費要港幣十多萬至二十萬。就算到北歐等地報名,都要預早預訂行程,否則像我上次飛到挪威後因旅行團爆滿,要等即時團位,最後因沒法成團要多付雙倍價錢才能成行。無論選擇去極地參與什麼活動都不能即興。

參與這類活動至少要十多天,倘若沒準備,難於應付變幻莫測的天氣:例如夏季出發,幾乎二十四小時都是白晝,完全打亂生理時鐘,沒意識睡覺;若是冬天出發天氣特別潮濕,寒冷得要命。再者行程上,每天都有不同學者安排不同課堂,讓大家認識極地上的一切,所以少點體力也不行。(節錄)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秋收到台東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12月11日C9
鳴謝:台灣交通部觀光局、台東縣政府、台灣好基金會、長榮航空、立榮航空、台北晶華酒店

「秋收」一詞,乃指秋季農作物收成之時,農民會忙於收割及播種,故在傳統二十四節氣表上會顯示「大忙」的圖案。對香港來說,農業式微,絕大部分的農作物都是靠外地入口,根本談不上「大忙」,還是買張機票飛到有農業的地方一睹現況吧。台東與我們距離比較近,機票不會太貴,倘若在秋收節期間前往,會有很大的收穫。

台東是個有趣之地,自然風光處處,任何時間來都會有所發現。例如想看綠油油的樟樹和木麻構築成綿延四公里的綠色隧道,可到鹿野鄉;或是於8月、9月來看有引人入勝金針花的話,可前往金針山;或是於10月、11月來看盛開得遍地都是的豔紅洛神花;而12月的山脈鸞山將會長滿梅花和杏花。倘若不想只欣賞花海,可跑到池上去,皆因每年除了見到農民收割的情景外,還可參加剛於11月舉行、一年一度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盛典,坐在一望無際金色的稻田上觀賞兩場表演。之後相關活動會繼續延伸,在各社區內會特地安排採收體驗及相關文化活動之旅,旅客想參與真的不難。(節錄)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GoPro HERO4 夜拍測試 1


Microworks提供器材,使用GoPro HERO 4 的功能Night modes拍下窗外夜景。沒想到夜拍時noise明顯較少,就算看到少許noise還可以接受。一句到尾,表演不俗。或可下次試試挑戰拍攝夜間動物,才可見到真章。很期待呢。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GoPro 達人整裝出發

感謝Go Out Magazine編輯Cherry Mini Chan的介紹,讓我當上極限運動攝錄機GoProHero4的代言人。整套器材價值萬元港幣,下一站旅程要小心一點了。
第一張使用Hero4所拍攝的Hero4,影像清晰度比我想像中好,還以為靜態拍攝會較糟一點,但其實暗位層次都有。不知它能否取代現時手上的相機呢?讓我再發掘其可能性。GoPro專用配件及裝備方便外戶進行高速拍攝。

GoPro專用配件及裝備方便外戶進行高速拍攝。
頭部固綁帶和QuickClip(快拆夾具)可直接綁在頭部,方便行高角度拍攝,最適合一些如潜水滑雪等運動

Niki de Saint Phalle


受西班牙雕塑家高迪影響的法國雕塑家Niki de Saint Phalle,是20世紀一位非常重要的女藝術家,適逢今天是她84歲誕辰,特地刊載一張於數年前在日本直島拍過的一張照片。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老房子再生文化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10月17日C9
鳴謝:台灣交通部觀光局、It's Time for Taiwan - Hong Kong and Macau、台灣私房獵奇 I'm Taiwan Hunter、台灣觀光粉絲團、中華航空 - 專頁、Mandarin Oriental, Taipei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


有哲學家強調歷史相當重要,而承載歷史的舊物有深層意義和價值。當一個「念舊」的城市不只注重地區發展與規劃,同時又保留老建築原有的外觀,自然有其內涵與文化──台北便是個好例子。

這裏舊建築比比皆是,走十多步就會發現至少樓齡數十年或更老的四五層舊公寓,但再多走十多步卻見到一棟棟高樓大廈,或是知名企業與金融機構。繞至街尾又是一些老房、夜市,隨處都會碰上凝結歲月與變遷的老物,未必令人過目難忘,但耐看。(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