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粉墨登場
以前看藝伎表演,覺得她們木無表情,但當自己粉墨登場後,才知固中因由。原來塗上厚厚的粉後真的無法笑起來,感謝師傳青江伸泰操刀。想知更多可重溫RTHK 香港電台《遊學聽我講》或瀏覽信報《寰宇遊踨》。想知更多,可重溫RTHK 香港電台《遊學聽我講》。
http://app4.rthk.hk/elearning/learningadventure/travel_detail.php?id=1128
或瀏覽信報《寰宇遊踨》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culture/article/1423671/藝伎真實回憶錄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藝伎真實回憶錄
刊載於信報2016年11月2日C5
藝伎是在宴席上助興的表演,而非賣弄色情的行業。戰前由男性擔當,戰後則以女性為主。這門行業曾幾何時很興盛,一條街都有逾百名藝伎演出。如今當藝伎的不足幾百人,京都約有二百人,金沢則只有43人,彷彿要感受這門技藝真不易。 記得第一次到京都,便前往藝伎出沒的花見小路。我以為所有穿着和服的女士必定是藝伎,於是......(節錄)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藝伎
繪:曾劍華
一般而言,京都的藝伎和舞伎是有別的,以「年資」來區分。在茶屋表演的是舞伎,從15、16歲開始訓練約一年後,就可以開始表演。其後,隨著觀光客日漸增多,舞伎既能有獨當的一面,亦會參與每年固定的公演、祭典等活動。那時就不再稱為舞伎了,轉名為藝伎。藝伎往往可高達1小時30萬日圓的費用,才能邀得表演;甚至有些成名後會開班授徒。
若想一睹舞伎和藝伎的風采,可走到祇園的花見小路裏,抬足她們的身影。不然也可去祇園角,欣賞每晚固定有日本古典藝能的傳統表演,包括傳統京舞、茶道、琴藝、花道、文樂,雅樂及狂言等的演出,費用當然不30萬日圓,相對是平民化的價格,觀光客可付得起。
一般而言,京都的藝伎和舞伎是有別的,以「年資」來區分。在茶屋表演的是舞伎,從15、16歲開始訓練約一年後,就可以開始表演。其後,隨著觀光客日漸增多,舞伎既能有獨當的一面,亦會參與每年固定的公演、祭典等活動。那時就不再稱為舞伎了,轉名為藝伎。藝伎往往可高達1小時30萬日圓的費用,才能邀得表演;甚至有些成名後會開班授徒。
若想一睹舞伎和藝伎的風采,可走到祇園的花見小路裏,抬足她們的身影。不然也可去祇園角,欣賞每晚固定有日本古典藝能的傳統表演,包括傳統京舞、茶道、琴藝、花道、文樂,雅樂及狂言等的演出,費用當然不30萬日圓,相對是平民化的價格,觀光客可付得起。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古都の戀
撰文、攝影:曾劍華
《古都》是川端康成6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三部作品之一。作品藉由京都戰後的人和事,描寫一對孿生姐妹的悲歡離合,並時透露了日本傳統的「物哀」精神。我似乎被誘惑了,分不清是迷戀在豐美多姿的小說世界,還是思戀山口百惠告別影壇之作,或是依戀現實裏的千年古都?
對於文學大師川端康成的小說,實在描寫得非常細膩唯美。川端以京都為背景,借景抒發思情。通過季節的變遷,映襯出千重子和苗子這對孿生姐妹由相會、交往至離別的經過。而且,他亦對祗園祭等習俗做了細致的描寫,盡顯傳統美學的工整格調,恍惚是為了山口百惠而創作。
事實,當我在京都愈久愈是感受那分緬懷伊人的情感。在祇園裏,找到了她像她那餘音裊裊的氣質;在祭典裏,找到了他描繪那含蓄淡雅的魅力。一旦告別,便是百感交集,難忘她與他。
《古都》是川端康成6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三部作品之一。作品藉由京都戰後的人和事,描寫一對孿生姐妹的悲歡離合,並時透露了日本傳統的「物哀」精神。我似乎被誘惑了,分不清是迷戀在豐美多姿的小說世界,還是思戀山口百惠告別影壇之作,或是依戀現實裏的千年古都?
對於文學大師川端康成的小說,實在描寫得非常細膩唯美。川端以京都為背景,借景抒發思情。通過季節的變遷,映襯出千重子和苗子這對孿生姐妹由相會、交往至離別的經過。而且,他亦對祗園祭等習俗做了細致的描寫,盡顯傳統美學的工整格調,恍惚是為了山口百惠而創作。
事實,當我在京都愈久愈是感受那分緬懷伊人的情感。在祇園裏,找到了她像她那餘音裊裊的氣質;在祭典裏,找到了他描繪那含蓄淡雅的魅力。一旦告別,便是百感交集,難忘她與他。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京都花巷 祇園祭千人の行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新報,2010年7月28日
因為一個祇園祭,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飛到禪味極濃的古都──京都,探求這個流傳了逾1,100年祭典的文化底蘊。當中以巨型古裝花車的「山鉾巡行」最為人津津樂道,以及身穿華麗和服的舞妓,同樣展現了日本傳統文化。
京都的7月不是甚麼鬼節,而是橫跨1個月的京都府祇園祭。追溯本源,祭典已有1,100多年歷史,發展至今成為日本最精采的一個盛典;尤在17日當天的「山鉾巡行」,有超過32座神轎遊行,繞行京都市中心一圈,大約長達四公里半,全程花上6小時之久。這一年一度的巡遊有如花海般壯麗,豈能錯過!
山鉾巡遊祭
每年的巡行路線都是固定的,所有隊伍皆會穿上各自神社的服裝,有的是類似武士服飾;有的像日劇「大奧」的華美衣冠;但部份皆以長刀鉾打頭陣,並念一段口號,然後揮動扇子、演奏笛子和大鼓,似為在場觀賞者驅邪招福保平安。
京都的7月不是甚麼鬼節,而是橫跨1個月的京都府祇園祭。追溯本源,祭典已有1,100多年歷史,發展至今成為日本最精采的一個盛典;尤在17日當天的「山鉾巡行」,有超過32座神轎遊行,繞行京都市中心一圈,大約長達四公里半,全程花上6小時之久。這一年一度的巡遊有如花海般壯麗,豈能錯過!
山鉾巡遊祭
每年的巡行路線都是固定的,所有隊伍皆會穿上各自神社的服裝,有的是類似武士服飾;有的像日劇「大奧」的華美衣冠;但部份皆以長刀鉾打頭陣,並念一段口號,然後揮動扇子、演奏笛子和大鼓,似為在場觀賞者驅邪招福保平安。
說起山鉾之意,原來「山」是指山車,即體積較小的一種,重量不到2噸,所以僅由20名左右的「舁方」負責抬轎。「鉾」是指花車上方坐著一名裝扮成神明的「稚兒」或擺設代表神明的大型雕像「御神體」。
時至今日,每座花車裝飾華麗,有紡織物、印染品、雕刻等工藝等;車身高達6米多,兩層結構,頂端插有類似長槍的高竿,鉾車中間設有演奏祭典音樂囃子(ぱやし)的舞台,約有35至40名的囃子負責演奏,並指揮40名「曳子」來拉動重達12噸的鉾車,氣勢迫人。此外,還可付費到觀賞席欣賞山鉾遊行隊伍的演奏。
與神明結緣
由於每年的山鉾巡行表演形式都有不同,故能吸引數以十萬計的觀眾來湊熱鬧。以我來說,若想觀看的話,還是要提早兩小時來霸位,否則只看到人家的背影,錯過了目不暇給的巡遊過程。當然接下來的數星期,各寺廟均上演精采的祈福祭典,同樣嘆為觀止。
因巡遊長達數小時,故須事先打聽每隊山鉾的巡遊時間及路線,被免呆等。此外,可重點觀賞不同形態的山鉾外觀及鋪在其上的織錦畫作,還有坐在山鉾上的囃子和站在鉾前方的司令員,更少不了坐在鉾頂、專責撥開一切障礙物的把風祭師。若再想近距離欣賞囃子吹奏傳統祇園樂曲,只要在山鉾巡行舉行前夕,付上¥1,000(約港幣90元),便有機會登上部分山鉾,細賞其結構及所展示的古式屏風、織錦及神明的裝飾物。
此外,祇園祭期間,京都人都會公開自己家裏的收藏珍品,稱之為「屏風祭」, 所以是一個大好機會參觀到傳統的京都日式房屋。但參觀時緊記要遵照他們的禮儀。
搖鈴求保佑
正所謂入鄉隨俗、入廟拜神,禮佛神明就要知規矩。首先到寺廟入口的泉水處潔淨雙手和漱口,以示為尊敬和淨化身心。參拜之前,最好奉獻一點,通常是放下單數或5,取其諧音與神明結緣。到參拜時,先搖繫銅鈴的大麻繩,再擊掌兩下,以示告知神明來祈福了。最後便可以去買「繪馬」的木牌,並寫下願望掛在寺廟祈福。
京都府祇園祭
日期: 即日起至7月29日
地點: 京都市東山區祇園町八坂神社
時間: 上午9:00-
中午12:00
交通: 搭京都市巴士,在祇園下車
網址:www.gionmatsuri.jp
京都旅遊資訊
‧港幣$100約兌JPY¥1,124.9
‧ 簽證:持BNO或香港特區護照人士,免簽證可停留三個月。詳情 可向香港日本國總領事館查詢 (2522 1184)
‧與香港時差:-1
‧長途電話城市區碼:075
‧機場名:關西國際機場(www.kansai-airport.or.jp)
‧京都市觀光案內所:raku.city.kyoto.jp/sight.phtml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嵯峨野散策
嵯峨野最具代表性的風景,是從野宮神社通往大河內山莊小徑的一段路──竹林の道。
通常指竹林の道,起點為「野宮神社」,終點為大河内山荘 ,左進亀山公園便回到保津川沿。但第一次遊歷的人,通常會被地圖的指示錯誤引導。故建議大家可參觀完天龍寺庭園,向北門出,再行一小段路,便會見到左邊有一條路(人力車經過之地),便是竹林了。
夏季竹林の道,是翠綠帶點涼意。當陽光灑落時,交織出一片動人景致;尤其雨季步行竹林,空氣分外清新。
冬季竹林の道,是白雪襯著禪境。步道兩旁的斜坡、石階盡是一片竹海,如一座世外桃源。電影《藝妓回憶錄》,章子怡坐著車通過竹林間,探出車外的一幕,便是取自這裏,是遊客另一處不可錯過的景點。
通常指竹林の道,起點為「野宮神社」,終點為大河内山荘 ,左進亀山公園便回到保津川沿。但第一次遊歷的人,通常會被地圖的指示錯誤引導。故建議大家可參觀完天龍寺庭園,向北門出,再行一小段路,便會見到左邊有一條路(人力車經過之地),便是竹林了。
夏季竹林の道,是翠綠帶點涼意。當陽光灑落時,交織出一片動人景致;尤其雨季步行竹林,空氣分外清新。
冬季竹林の道,是白雪襯著禪境。步道兩旁的斜坡、石階盡是一片竹海,如一座世外桃源。電影《藝妓回憶錄》,章子怡坐著車通過竹林間,探出車外的一幕,便是取自這裏,是遊客另一處不可錯過的景點。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