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舞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舞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舞伎

繪:曾劍華

若想區分舞伎與藝伎,可從衣著、頭飾入手。一般來說舞伎的衣著較鮮艷,頭飾較繁複、華麗。藝伎的衣著較簡潔,因要客人只凝視在其舉手投足的表演上。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藝伎

繪:曾劍華

一般而言,京都的藝伎和舞伎是有別的,以「年資」來區分。在茶屋表演的是舞伎,從15、16歲開始訓練約一年後,就可以開始表演。其後,隨著觀光客日漸增多,舞伎既能有獨當的一面,亦會參與每年固定的公演、祭典等活動。那時就不再稱為舞伎了,轉名為藝伎。藝伎往往可高達1小時30萬日圓的費用,才能邀得表演;甚至有些成名後會開班授徒。

若想一睹舞伎和藝伎的風采,可走到祇園的花見小路裏,抬足她們的身影。不然也可去祇園角,欣賞每晚固定有日本古典藝能的傳統表演,包括傳統京舞、茶道、琴藝、花道、文樂,雅樂及狂言等的演出,費用當然不30萬日圓,相對是平民化的價格,觀光客可付得起。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京都 祇園祭の戀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0年9月18日C35版

《古都》是川端康成196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三部作品之一。作品藉京都戰後的人和事,描寫一對孿生姐妹的悲歡離合...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花傘舞伎

撰文、攝影:曾劍華

一般而言,舞伎都是在「茶屋」表演。隨著觀光客日漸增多,很多舞伎也會參與每年固定的公演、祭典等活動。例如祇園的後祭「花傘巡行」,她們會坐在花車上繞境。

花傘巡行是每年7月24日,還幸祭(かんさいわいまつり)開始前的一個序幕。當天早上10時,從八坂神社社出發,經四条河原町、御池通、寺町通、四条通、東大路通及神與通,約2小時後返回八阪神社。舞伎會穿上五顏六色的花裝飾,以驚艷的姿態巡行。除此,活動的遊行隊伍多達千人,有的來自祇園甲部的藝伎和舞伎、有的來自社區人士,我們稱她們為「花傘舞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