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曾劍華
Where did this big stone come form? 或許不是聯想石頭從那裡來,而是聯想「都市化社會」裡,何解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會愈來愈少?是我們過分發展文化,導致生態環境被失調?
當我躺在藝術家日比野克彥Katsuhiko Hibino的作品《Where did this big stone come form? Where does this river flow into? Where am I going to?》,閱讀的是作者形容兒時家鄉長良川,八水三川、川流不息的景象,通過繩索操縱10至12隻魚鷹來捕捉河里的小香魚,聯想牧鷹人燃起篝火,魚鷹(鸕鶿)捕魚情景。
但,眼前不是長良川,而是都市化被建構的六本木。閉上眼,想像不到小魚在水裡招搖的情景,只聞到汽車排出來的廢氣味,感覺的卻是蒼涼。當我們發展文化的同時,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及平衡生態環境?沒錯,「都市化社會」是我們的最主流價值。在整個都市化的過程中,自然會耗盡了我們對空間使用的容忍與氣量;起碼,我認為在公共空間上做些事情,能讓我們反思「都市化社會」的好與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