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龍安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龍安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禪修故我在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610C9

最有趣的存在經驗就是走進寺院內禪修。尤其每次師傅教你放下身段,打破有「我」的觀念,從清修戒律中反省自己、認識自己、批判自己、再而超越自己,看看自己會否有所體悟到「存在」的意義。

一般人認為禪修是一種艱苦而又孤獨的生活過程,可是當你去過日本後,卻有別的體會,節目其實相當精彩。


到寺院修禪的收費有平有貴,可以純粹付幾百多元體驗一小時坐禪、誦經、抄經、觀賞佛像與佛畫,或參加導賞團遊逛充滿禪意的日式庭園等。倘若付了一天的住宿費,就可住在寺院裏,感受更清修的禪修生活。老實說寺廟有很多規矩,像幾點吃早飯、幾點關門熄燈等都必須遵守。比如說早上五時便要起床,起床後不是第一時間去梳洗,而是去禮佛,禮佛完才可以吃早餐;晚餐不得過八時,意思是八點要離開飯堂,即時要早一點吃飯。還有洗澡時間不得過晚上九時,關寺院的大門時間約十時等等。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鴛鴦傳說鏡容池

撰文、攝影:曾劍華

鏡容池是鐮倉時代的庭園遺跡,是龍安寺内一處比較寬闊的池塘,流傳了一則感人故事。

從前,這裏住了一個獵人。一天,在池塘裏飛來一對鴛鴦,獵人一看便舉槍射殺。雌鳥不幸被子彈擊中直墮池中,雄鳥則一直哀鳴在雌鳥浮屍的池面上空盤旋,最後因耗盡力氣掉落到深山。獵人沒想到這對鴛鴦如此情深,於是在池塘邊將他們合葬,並建立一座小祠堂祭祀。從此以後,人們就把這個鏡容池叫做鴛鴦池。

我來到這兒當然要懷想一番。有時候我們為了自己小小的利益,便剝奪人家生存的權利,就如近期的藍鰭吞拿魚王「日本一」事件。我們為了享樂,便使這魚類品種正面臨重大的威脅。當一天,牠們走向滅絕的危機,市場上再沒有供應時,難度我們還能隔岸觀火只享樂嗎?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禪意代表竜安寺

撰文、攝影:曾劍華

以著名的枯山水石庭而聞名的竜安寺(龍安寺) ,位於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山號為大雲山,建於1450年,由細川勝元將德大寺家的彆墅改為禪寺後發展的。本尊為釋迦如來、創立者為細川勝元、開山(初代住持)為義天玄承。因1975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日本時,參觀龍安寺內的庭園後並贊不絕口,使寺院成為不少旅客觀光之選。

龍安寺園之所以獨特,皆因長30米寬10米的石庭沒有一草一木,只鋪滿白砂並耙掃成整齊的平行波浪的條紋,再配置以大小15塊石頭。其有趣之處在於15塊石頭不管從甚麼地方看,必定有1塊被擋住。透過此意象,詮釋著「不全」的禪宗佛理,使觀者回歸到原本超凡神聖的自我,體驗到自身內在以及周圍環境合一的平和。對於沒有佛教認識的觀者,可能未必理解「不全」的真諦,但還是放鬆心情,欣賞500多年歷史的寺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