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泰雅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泰雅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山林饕宴之樂

 


【瞓身分享:山林饕宴之樂】台灣原住民大多依賴口傳的方式來傳遞資訊,從來缺乏文字記載,所以每個部落都有着自己的歌謠。就好似泰雅族的不老部落,用文字每天記戴族人在山間生活的點滴。


最初,從事景觀設計二十多年的潘今晟,娶了泰雅族的Saya後團結七戶族人,努力創建。後來,兒子潘崴澳洲留學回來便一起倡導部落文化,對外展示原住民的傳統智慧──「不老大餐」,每天限制三十人前來享用最有特色的山林饕宴。饕宴有脆脆的口感比吃法國蝸牛味道更獨特的刺蔥蝸牛肉、完全展現了山間的原味的剝皮醃番茄、飛魚卵山藥。除了天然小菜外,還有鄉土味濃的小吃炸地瓜片和炸芋片。地瓜面均勻地撒上粗鹽,配上生薑薄片,吃起來口感佳,自然香甜。


沒想到在山林間,可吃到如此美味具有特色的佳餚當。與族人了解後,原來每一道美食的食材都是取自山間,由於天然的土壤養份豐富,能種植出美味且原味的食物。而且,以泰雅族的「水煮」、「火烤」、「醃漬」等技巧烹調,再加上沒有特別調味,就讓新鮮食材的原味更鮮明。最後的一道菜是香味四溢的烚野豬,肉質爽口彈牙,又没有腥味,沒有放調味料也能感覺到食材本身的味道,絕讚。


#tsangkimwa #selfie #travel #travelblogger #influencer #hkigers #hklifestyleblogger #hktraveller #travelblog #hongkongnese #dailylife #photography #olympuscamera #photooftheday #travelinspiration #artoftheday #enjoyinglife💯 #taiwan #泰雅族 #不老部落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宜蘭 不老人間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5年4月15日C9

從古至今,人們都致力尋找長生不老的仙丹,使生命可以永遠延續,就如西方的亞歷山大大帝為了不老,走去尋覓傳說中的「青春之泉」;東方的秦始皇命令徐福尋找「不死之藥」。近日,亦有社交網絡的朋友發表偉論,認為人類可以活到五百歲。我不知不老之說能否成真,但知道位於宜蘭山區之上住着一條不老部落。

部落是泰雅族的新興部落,位在大同鄉寒溪村之上,從市區前往大概要二十五分鐘車程,去到橋口再轉乘吉普車,約十多分鐘後聽到遠處傳來「Lokasu」(泰雅語「你好」),意味已到不老部落。整條村住了七十多人,佔半數而上都是年輕人,有些族人曾到海外留學,取得幾個學位;也有臥虎藏龍的專業建築師回歸田野,十足十現代版的陶淵明。 (節 錄)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Kwali

撰文、攝影:曾劍華
鳴謝台灣觀光協會、長榮航空公司、交通部觀光局、台東縣政府文化暨觀光處

Kwali是不老部族的中堅份子。不老部族位於宜蘭寒溪村,是一個屬於泰雅族的新興部落。

Kwali留美回來,跟隨從事景觀設計20多年的父親Wilang回到鄉下,並建立起傳承不老部族文化的工作。他利用自己學過的酒店管理,充當部落導遊一職;並經營「不老大餐」(利用天然的食材來烹調,如自家製的小米酒、地瓜配生薑、過貓及山藥的山菜拼盤、山菜拼盤、烤山豬肉等料),與族人倡導「後天下之樂而樂」。除此,還利用多媒體的知識,教導族人把自身的故事上載網上,讓更多的人知道部族的生活點滴。故在短短數年間,在網路上竟有31,600個訊息讚歎他們的故事。

沒想過曾留學並完成兩個學位的他,就是赤著腳沿著一崙又一崙的山間走來走去,一時勞動耕作采集野果、一時設陷阱捕獵山豬。他分享:「身為部落的族人,自然要保存部落的價值,並倡導傳統的重要性。」若果不愛自己的文化,真不能脫去鞋子赤著腳為族人服務。

或許我沒有根;或許一直受西方教育,對家沒有概念;或許沒有想過要為這裡做什麼事,所以沒法理解他對根的重要性;或許我會離開這個出生地,不用跟他一樣回到家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