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竹籮山房

撰文、攝影:Kim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2日C9
鳴謝:越南航空Danang Center of Tourism Promotion

漁民挑竹籮出海捕魚是越南傳統文化之一,在某些小鎮內更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搭一程只要約萬多元越南盾(約數港元)便能穿梭於綠水中。但那次所享受的「竹籮遊」卻要百多萬越南盾(即接近2000港元),無他,此乃享負盛名的建築師Bill Bensley傑作,在峴港北部距離市中心約三四十分鐘車程的猴子山,依山築了達二百多間出自他設計的「竹籮」房。山頂那層擁有超廣闊無敵海景,單看起居室都有幾百呎。睡房更是有一個普通單位之大。最誇張的是,露台設置了方形石造浴缸,大得可以供二人在缸內跳社交舞。(節錄)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亞洲大自然地景藝術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1日C9


記得唸設計時,老師説過六十年代歐美藝壇重要的普普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顛覆了人們對藝術的認知──藝術是可以被大量生產和復製。不過當時還有另一種藝術界別也深受影響:就是重組大自然物料如石頭、木材或樹葉,並以此再思索與自然環境的關聯的地景藝術(Land Art)。

簡單來說,地景藝術並不是改變自然生態,而是把自然稍加施工、美化或裝飾,最有名的藝術夫婦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曾將整座公共建築物、橋樑或島嶼以布包裹起來,甚至引發了後來的偶發藝術、環境藝術。例如京都以枯石山水庭等園藝特色聞名,客人可坐在庭園觀景或品茶;中國園林藝術講求抑景、添景、夾景、對景、框景、借景、漏景等手法,建有亭、台、樓、閣,完全不局限於觀賞景觀的美學。再說白一點,就是早前來港的黃色小鴨,也是地景藝術的一種呈達方式,對空間無限擴張,又有美化作用。

然而,幾年間大家都興起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的旅遊方式。如想一次過到訪數個國家,郵輪也是好選擇。如果參加星馬泰的郵輪旅程,更可以同時觀賞當地濱變得很誇張的地景藝術。(節錄)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藝術就在街頭

撰文、攝影:曾劍華
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0日C9

友人說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街頭上隨處都是藝術。每年約在8月舉行,為期六日的文化節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會在街頭獻技。他們會將地鐵站變成岩洞裝置,又會把沉悶乏味的大街打造成一個互動空間,例如把用粉筆在地上繪畫,表現出叫人嚇呆的立體效果。事實上,我沒有在文化節期間來觀光,反而看到平日的斯德哥爾摩是如何「生活在藝術中」、「藝術在生活中」。(節錄 )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弄個明星髮型


直擊為莫文蔚、方大同御用髮型師,如何塑造型格的髮型會。觀摩一會後,學懂打理自己的一頭亂髮:用一小滴Fekkai的產品PrX Reparatives Mending Elixir塗抹於髮絲,並隨意抓順,這樣不止有效塑造最自然的髮型,而且又能加倍滋潤,等同護髮素的功效,令頭髮柔順亮麗。



怪不得莫文蔚覺得自己的頭髮最性感,原來是用了星級產品。


分享會完結後,即場試用。該系列Protein Rx的產品,聞起來味道很新鮮,猜它可能略有點牛奶。當髮型師為我的頭髮裝扮,感覺很像一個明星。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本地薑瞓身影

文:Eva Chan
圖:受訪者Kim提供
刊載於U Magazine,2014年2月27日頁110-111

說到旅行時瞓街影相,你可會諗起「仆街少女」,但其實香港同樣有自己的瞓街代表。旅遊作家曾劍華(Kim) 早在2006年已經開始他的「瞓」身旅遊攝影,比紅極一時的台灣「仆街少女」足足早了5年。(節錄)

企鵝近距離接觸

撰文、攝影:Kim
刊載於信報,2014年2月27日C9

因為全球暖化,南極天氣變成雨多雪少,令不少企鵝寶寶凍死,被科學家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明顯的表現。我曾經跑到南極,花了8萬多港元去觀賞帝皇企鵝搔首弄姿的表演,只可惜只能靜靜的站在遠處觀看;如今竟可以超近距離一睹不止一種的企鵝,還能見巡遊──說的就是日本大阪港灣區的海遊館。只要你每年11月至2月期間到訪大阪海遊館,都有免費企鵝出巡節目。遊水族館,也可以來個生態之旅。(節錄)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飛」常旅遊 身自拍 一個人在途上的樂趣

文:徐影珊 
圖:受訪者Kim提供 
編輯﹕王芷倫travel@mingpao.com
刊載於明報,2014年2月22日D1

鳴謝﹕Tourism Malaysia Hong Kong 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ProChile香港中國旅行社Regent Taipei 晶華酒店Pudong Shangri-La, East ShanghaiBreakthrough 突破機構

【明報專訊】地,是抗議行動?還是因為窮,無錢住酒店?對阿Kim曾劍華來說,不只是一種行為藝術,亦是他最真實最獨特的方式體驗旅遊,他說只要躺在異國,才會感受到當地的氣息,「躺在當下」,是他用另一角度發現旅遊的意義。(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