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劍華
協助:秋明
鳴謝:麗星郵輪
我是夢想號船長。
現在乘搭的郵輪叫夢想號,將會向著遠方航行。
有人問:「請問遠方有多遠?」
我說:「在不遠處。只要你心中相信,烏托邦就在那處。」
我就是相信,一路上的天色是明朗。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細味侗寨情
撰文、攝影:曾劍華
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處於狹長谷地裏,至今是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約4,000多人,以農為主,盛產杉木,善種棉花、管理茶山,木器、鐵器、竹器、藤編、織機、刺繡等技藝。侗族分五大房族,即5個小的居住範圍,分別叫寅寨、得面、腊模、寨母和為寨。侗族人依山傍水,於各寨自建鼓樓、風雨橋等建築。其建築之密集,彷似緊扣於一起,形成罕見的布局風格。
地捫寨名字的起源,據祖輩講,侗族祖先落寨定居這裡裏後,人丁發達,不久發展到了1,300戶,後分到茅貢700戶,腊洞200戶,羅大100戶。地捫是「千三」總根,人們為了紀念這個發源地,故侗語取名「地捫」漢語的意思是說這個地方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源遠流長,是個值得緬懷和懷念的地方。
或許理解到侗寨的建設,是連繫族人與族群之間,每個人就好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裏,彼此交往,相互學習,團結友愛,就如晚飯有音樂、宴會有米酒,還有歌舞增添興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簡單的生活。這些傳統的生活情趣、彼此和睦共住的理想表現,在精神上造就了一個烏托邦。
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處於狹長谷地裏,至今是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約4,000多人,以農為主,盛產杉木,善種棉花、管理茶山,木器、鐵器、竹器、藤編、織機、刺繡等技藝。侗族分五大房族,即5個小的居住範圍,分別叫寅寨、得面、腊模、寨母和為寨。侗族人依山傍水,於各寨自建鼓樓、風雨橋等建築。其建築之密集,彷似緊扣於一起,形成罕見的布局風格。
地捫寨名字的起源,據祖輩講,侗族祖先落寨定居這裡裏後,人丁發達,不久發展到了1,300戶,後分到茅貢700戶,腊洞200戶,羅大100戶。地捫是「千三」總根,人們為了紀念這個發源地,故侗語取名「地捫」漢語的意思是說這個地方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源遠流長,是個值得緬懷和懷念的地方。
或許理解到侗寨的建設,是連繫族人與族群之間,每個人就好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裏,彼此交往,相互學習,團結友愛,就如晚飯有音樂、宴會有米酒,還有歌舞增添興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簡單的生活。這些傳統的生活情趣、彼此和睦共住的理想表現,在精神上造就了一個烏托邦。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桃花源裏的侗族
撰文、攝影:曾劍華
「……空氣裏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看,那水裏的燈,好像夢中的景像。好像一切都停止了……。」電影《暗戀桃花源》第一幕的對白,道出了我在貴州地捫寨所看到的心聲。
說起貴州,自然想起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描述的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乃為作者對理想國的嚮往。雖然「桃花源」距離至今己超過1,500多年歷史,而每個人對理想國的定義及追求亦有所不同。但像我這樣的城市人,被城市化發展以及政改所熏陶之下,難免忘記甚麼是清靜、逍遙。居然有幸來到原生古樸的文化遺產裏,親身感受「桃花源」般的猗妮風光,與仙女們一起開懷暢飲,還陶醉在她們樂韻情懷,實在是令人神往。
實踐理想國
來到貴州黎平縣城南70公里,海拔410米的地捫寨(侗寨),我們可以看到一處侗族人與世無爭的純真國度;更明白「理想」與「烏托邦」之間的區別。
烏托邦(Utopia)一詞,字面「烏」解沒有,「托」是寄托,「邦」為地域、國家,即空想出來的地方。此字源於希臘文,「uto」為not,「pia」為place之意,意思是並不是一般容易達到的地方。根據16世紀英國作家摩爾的一部著作《烏托邦》(Utopia,1516),描寫一處理想的社會,是一種理想國的表現,理想不一定對現實進行批判和否定,但道出一種理想化的嚮往;烏托邦則作為與現實的對立,而衍生出來的想象世界。似乎這樣的世界,人人渴求。然而因我們的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欲,使家庭不和、社會紛擾、國家混亂,理想國根本不會存在。回看侗寨,侗族人安然自居的態度,則揭示出理想的烏托邦。
今天烏托邦往往有一個更加廣泛的意義,試圖將某些理論變成實現的意思。而我所看到的「侗」天之福,或許就是這樣,展示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人人豐衣足食、與世無爭的希望。
「……空氣裏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看,那水裏的燈,好像夢中的景像。好像一切都停止了……。」電影《暗戀桃花源》第一幕的對白,道出了我在貴州地捫寨所看到的心聲。
說起貴州,自然想起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描述的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乃為作者對理想國的嚮往。雖然「桃花源」距離至今己超過1,500多年歷史,而每個人對理想國的定義及追求亦有所不同。但像我這樣的城市人,被城市化發展以及政改所熏陶之下,難免忘記甚麼是清靜、逍遙。居然有幸來到原生古樸的文化遺產裏,親身感受「桃花源」般的猗妮風光,與仙女們一起開懷暢飲,還陶醉在她們樂韻情懷,實在是令人神往。
實踐理想國
來到貴州黎平縣城南70公里,海拔410米的地捫寨(侗寨),我們可以看到一處侗族人與世無爭的純真國度;更明白「理想」與「烏托邦」之間的區別。
烏托邦(Utopia)一詞,字面「烏」解沒有,「托」是寄托,「邦」為地域、國家,即空想出來的地方。此字源於希臘文,「uto」為not,「pia」為place之意,意思是並不是一般容易達到的地方。根據16世紀英國作家摩爾的一部著作《烏托邦》(Utopia,1516),描寫一處理想的社會,是一種理想國的表現,理想不一定對現實進行批判和否定,但道出一種理想化的嚮往;烏托邦則作為與現實的對立,而衍生出來的想象世界。似乎這樣的世界,人人渴求。然而因我們的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欲,使家庭不和、社會紛擾、國家混亂,理想國根本不會存在。回看侗寨,侗族人安然自居的態度,則揭示出理想的烏托邦。
今天烏托邦往往有一個更加廣泛的意義,試圖將某些理論變成實現的意思。而我所看到的「侗」天之福,或許就是這樣,展示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人人豐衣足食、與世無爭的希望。
訂閱:
文章 (Atom)